时间:2012-10-25 浏览次数:1592次
国务院《若干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我们赣南老区、着眼全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部委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的特别关爱,它是列开启赣南苏区全面奔小康的高速快车,铸就了一座福泽苏区红土的划时代里程碑,开辟了赣南跨越发展的新纪元。
《若干意见》鲜明的体现了党的根本理念和根本宗旨,系统的规划了赣南苏区快速崛起的发展蓝图,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部署,是我市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对于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卫生工作者,一名血站人, 在认真学习《若干意见》的基础上,我们首先做的是紧密结合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遵从《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管理规范》及GB184692012版《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1版《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2012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加强自身政治、业务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与时俱进,创新进取、努力提升献血服务和供血服务质量水平及血液成分制品质量、保障赣南临床输血安全,抓住这个机遇,做好血站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为促进赣南输血事业的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岁月不会忘记,从九五年至今,十八年的风风雨雨,承载着赣州市中心血站多少梦想与希望!我们看到,从前干练精神的血液工作者有的已两鬓白发,有的已步入不惑之年,我们更看到,当年稚气未脱的姑娘小伙也已持重稳健担当重任。曾经,在艰苦创业的岁月中,留下了深深的足迹,用我们勤劳和智慧的双手换取了灿烂的辉煌成就:从陈旧租借的几间狭窄的房间到宽敞明亮的工作场所;从落后简陋的仪器到先进快捷的自动化设备;从90%以上的有偿献血到100%无偿献血,从输全血到99.9%成分输血,从手工信息记录采供血活动到建立了最先进、最完整的采供血计算机管理网络,我们实现了质的飞跃和时代的跨越。
时间的车轮,虽然渐行渐远,但是,当一个个年轮定格为永恒,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却镶在血站人自豪的脸庞。血站人根植于赣南采供血这片爱的土壤上,肩负着光荣的职责,每天都在为即将枯竭的生命带去新生的希望。把血液事业当成一项神圣使命去完成。
如今的领导班子带领着我站职工科学治站,勤奋努力,卓见成效。用事实、用业绩、用形象、用情感把血站凝聚成了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和谐的整体。使血站步入了全省无偿献血的先进行列,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先开展亲友互助献血。成分输血在临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更有了质的跨越,滤白产品、血浆病毒灭活、稀有血型冰冻红细胞技术全面开展,血小板、冷沉淀输注量大幅提升。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赣南输血网络及用血直报的建设也正在引领赣南输血事业大踏步前进。
人才梯队的建设是血站发展的关键,人才的培养根本在教育,如今血站领导人在发展采供血业务的同时,也正在认真研究总结血站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目标管理激励机制。探索现代血站人才培养的方法、途径,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德业双修的血站人才梯队。“人命之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奉献对于一名血站的从业人员而言,就是把本职当成事业来热爱和完成。“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党的卫生事业根本宗旨的体现,是革命战争年代锤炼而成的白求恩精神,是新时期医学发展的创新理念和医务人员展现的特有精神内涵和良好风尚,不矜名,不计利,尽已之技之所极,以患者获益为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不断思考,提高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赢得人民群众和社会的尊重,成为高素质、有真才实学的一代新人才,使血站文化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若干意见》的出台,振兴赣南同时也为血站建设与发展树立了一面旗帜,我们血站人也将以此为契机,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各项要求,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继承苏区优良传统,将苏区精神融入血液、化为行动,努力奉行“视血液质量为生命,奉顾客满意为宗旨,提员工素质为措施,谋血站发展为目的”的服务宗旨,以工作的实际成效建设塑造优质服务形象 构筑生命绿色通道,从实际工作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式下的采供血服务规律,以质量为核心,以科研和人才建设为向导,为血站树立良好的形象,展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新举措,为不断壮大献血队伍起到良好的社会引导作用。“我自扬帆竞风流,再立潮头写春秋!” 在《若干意见》的指引下,血站人必将为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添砖加瓦,贡献一份新的力量。
成分科:邱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