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浮动图片
右浮动图片
输血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 输血研究
输血不良反应的评估及处理

时间:2023-07-28  浏览次数:263次

一、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发热:一般定义为体温上升≥1℃,且高于38℃(AHTR最常见的体征)。

  •畏寒伴有或不伴寒战。

  •呼吸窘迫,包括喘憋、咳嗽和呼吸困难。

  •高血压或低血压。

  •腹部、胸部、腰部或背部疼痛。

  •输注部位疼痛。

  •皮肤表现,包括荨麻疹、皮疹、潮红、瘙痒和局部水肿。

  •黄疸或血红蛋白尿。

  •恶心/呕吐。

  •异常出血。

  •少尿/无尿。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评估与处理

  疑似输血不良反应的评估包括两个方面,即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分析,两者应相互结合。医护人员应停止输血,并联系输血科。怀疑发生急性输血不良反应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针对患者的处理措施:

  1.立即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复核患者身份和交叉配血试验记录,检查血袋标签、患者输血记录和身份识别信息,明确是否发生输错血。有时需要重新采集患者血样重做ABO与Rh血型鉴定。

  3.选择恰当的诊断性试验。

  4.咨询临床医生以制订治疗方案。

 

  血液成分的处置措施:

  1.联系输血科并在其指导下调查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记录。

  2.按要求回收血袋内剩余血液成分、相关静脉输液袋和输液管路。

  3.本次急性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如因输注的血液成分存在问题(如怀疑血袋标识错误、血液成分加工处理过程有错误或怀疑血袋细菌污染)而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应向血站报告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收到疑似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时,由技术人员进行下列几个步骤:

  1.复核血袋、标签、输血记录和患者标本。

  2.回收剩余血液成分、相关静脉输液袋和管路,进行细菌培养或革兰氏染色。

  3.重新采集患者输血后标本,复查输血后患者标本的ABO血型。

  4.肉眼分别观察输血前后标本,确定有无溶血(若血红蛋白<0.5g/L,肉眼可能无法分辨溶血情况)。

  5.对输血后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

  6.报告给输血科负责人或医疗主管,根据要求进一步追查原因或检测,或者对来自同一献血者的血液成分进行隔离检疫,或者施加输注限制/输注指导。

  7.一些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脓毒症或TRALI可能需要追加实验室检查,以便进行分析。

  8.输血科必须保留所有与输血不良反应有关的、有临床意义的抗体或有特殊输血要求的患者记录。

 

 

                                  来源:中国输血协会